木吉他是敏感而多功能的樂器,不斷地有制琴師和音樂家對它進行著設計上的改造和改進。我們目前看到的古典吉他只有150年的歷史,爵士吉他的歷史是100年,現在超級流行的木吉他至今也只有不到70年的歷史?,F代的制琴師更加注重細節結構和形狀,致力于研究吉他發聲的科學原理。同樣,制作吉他的材料也在變化:吉他制作中的人造材料越來越多。
過去的三十年中,制琴技術得到空前的復興,吉他制作者們的知識也飛速增長。過去只掌握在少數制作師手中的書籍、錄像帶、工具和網上的組織等各種信息現在都已經公開。隨著制琴師、生產商和演奏者之間信息的流通,人們對吉他的了解日益深入。人們對吉他的設計、木材和制作方法有著不同的看法。
拿起吉他彈出來聽聽看,是不是覺得常常在唱片里聽到這種效果雙音。當然還有另一種用法,就是分開彈出。我上行下行都有寫出來,如下:
再聽聽看,是不是很有趣,增色不少。雖然滑來滑去,不太像雙音,但在唱片里常常聽到。另外2、4弦的練習大家可以自行設計。
了解這些用法,對扒歌幫助很大。下次在唱片聽到這玩意兒,就不用一個音一個音死抓了,直接套用就OK。也可以利用它編編自己的東西。
另外有兩個重點
一、我想你練習時已經發現了。彈Do、Fa、Sol的音時,左手指型稍有不同,其余是完全一樣的。也就是說,你可以定義出兩種指型。用背指型的方式來迅速記憶;
二、要自行組合出合適的把位。因為彈奏時是在同一把位將1、3及2、4弦配合應用,而不像練習這樣只用兩根弦彈到底。
學會欣賞音樂其實是第一步,我們應該大量的去聽,從文藝復興時期、巴洛克時期、古典主義、浪漫主義一直到現代派,當我們坐下來,去聽各個時期的作品,我們就會知道音樂是怎樣一步步演化而來,也會知道如何把手中的樂譜變成一段真正動聽的音樂。
現在大城市的音樂廳都不斷有各種出色的演奏家的音樂會,我們可以去聽。在網絡上,在音像店,我們可以買到任何出色演奏家的錄音CD。我們可以注意身邊的琴行,藝術中心,他們都會辦一些精致而有特點的交流活動??傊?,不要放過任何一個聆聽音樂的機會。
我們也可以去買一本講述西方音樂史的書,書店里有各種各樣的版本,有的寫的跟小說一樣引人入勝,有的寫的嚴謹科學。讀完之后再有針對性的去聽一些書中提到音樂家的作品。
如果我們僅僅是業余學習音樂,我們跟隨老師上課的時間非常有限,提前多讀一些書,就不致于讓我們在老師想深入講一些問題的時候那么一頭霧水,也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學到多一些東西,讓我們走的離音樂更近。